走進位于貴陽國家經濟開發區小孟工業園南部地區的航天江南集團智能制造基礎件產業集群項目工地,機器轟鳴,一派火熱景象。
據了解,航天江南集團智能制造基礎件產業集群項目總投資44億元,目前正在施工的一期工程將建設高壓繼電器生產線、慣性器件產品智能裝配生產線、轉向電機生產線、航天航空精密傳動裝置生產線等27條智能化生產線,以及機器人總成、動力總成試制線,投產后年產值可達100億元。
“我們將把連接器、電機、電源、控制器等關鍵基礎件聚集在一起,形成一個以工業基礎件生產制造為主的產業集群!焙教旖霞瘓F相關負責人孫貴東表示,將通過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生產線、示范車間和示范工廠,為貴州航空航天工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貴陽經開區是貴陽市乃至貴州省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戰場。近年來,貴陽經開區在“引”和“優”上下功夫,圍繞先進裝備制造、大數據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兩主一特”產業,不斷鑄鏈、補鏈、延鏈,促進工業規模不斷壯大,逐漸成長為貴陽工業經濟“頂梁柱”。
做足“引”的文章,項目與人才齊抓。貴陽經開區圍繞“兩主一特”產業體系,通過小分隊招商、以商招商、商會招商等方式開展精準招商。今年以來,該區借助“蘇商入黔”“數博會”“浙商入黔”等活動平臺,對接近200家企業,引進一批優質項目。
貴陽經開區還探索建立產業鏈“鏈長制”,由領導同志擔任重點產業鏈的鏈長,組織研究產業政策、編制圖譜清單、攻堅短板弱項,當好產業發展的指揮員、調度員、招商員、服務員,推動產業集群能級提升。該區今年還在貴州省內率先推行工業項目“標準地”改革,變革傳統的工業用地供應模式,實現工業用地供應前置,讓企業拿地即可開工。
引項目也引人才。今年9月,貴陽經開區宣布將設立不少于2億元的基金池,面向全國征集優秀創新創業人才項目。在近日舉行的“人才+項目+金融”路演活動中,來自各地的10支人才項目團隊與貴陽經開區簽訂框架協議。
練好“優”的功夫,提升發展質量。貴陽經開區積極引導工業企業進行信息化、數字化改造,加快優化存量,促進產業轉型升級。貴州貴材創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鋁型材生產數字化工廠及大數據平臺”,打通此前分散在生產、銷售、采購等板塊的信息“孤島”,極大降低了產品開發周期、交貨期。該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李衍雷介紹,“鋁型材生產數字化工廠及大數據平臺”自今年8月啟用以來,企業生產效率提高30%,單位生產成本降低至原有的75%。
據貴陽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劉學介紹,貴陽經開區目前有7家企業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兩化”融合貫標示范企業,8家企業被列為2021年貴州省“千企改造”工程龍頭企業和高成長性企業,國家級智能制造試點項目6個。
如今,貴陽經開區“兩主一特”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產業鏈持續完善,發展質量進一步提升。截至目前,該區擁有規模以上航空航天企業18家,規模以上電子信息企業13家,規模以上工程機械及能礦裝備企業8家,規模以上汽車及零部件企業10家,規模以上健康醫藥企業7家。(經濟日報記者 吳秉澤 王新偉)
(責任編輯:楊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