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河縣委書記陳暉介紹縣里的情況。姜帆攝影

前往白河縣要穿越的秦嶺終南山隧道。姜帆攝影

天寶園區是農村勞動力轉移促就業示范基地。姜帆攝影
在陜西省白河縣,從縣城到鄉村,所經過的每一處,都是滿眼的綠色和清澈的河水,聽不見機器隆隆的聲音,看不到滾滾煙塵的工廠。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問,七天的時間,我們進農家搞“三同”,爬上山坡看農場,下到山角看社區,始終徜徉在綠色的天然大氧吧中。驀然回首,我突然意識到,無處不在的工廠和車間根本不屬于這里。于是“去工業化”這個詞從腦海中跳了出來,感覺這里的情況可以用“去工業化”來表達。我也由衷地為這里的“去工業化”叫好、點贊。
白河縣地處陜西省東南部,是漢江陜西出境口、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白河縣山大、溝深、坡陡,是典型的土石山區,生態環境十分脆弱。然而,白河人并不懶,為了發展經濟,改變家鄉的貧困落后面貌,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20多年堅持修田造林不間斷,在陜南土石山區率先實現人均一畝基本農田,也干出了著名的“三苦”精神。然而,脆弱的自然環境并不能承受“移山平地辦工廠,開山改河建城鎮”帶來的生態破壞。脆弱的自然環境讓白河人在工業的道路上不敢走的太遠,也無法走的太遠。經過痛苦地掙扎和深刻地反思,白河人最終選擇了守護,選擇了“去工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