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31)日上午,重慶市政府新聞辦在市新聞發布廳舉行“深入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新聞發布會”。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從會上獲悉,渝中區、九龍坡區成功入選國家首批21個城市更新試點城市,重慶將以此為契機,力爭打造一批在全國范圍內具有影響力的城市更新樣板項目。
市級試點示范項目有望突破100個
據市住房城鄉建委副主任楊治洪介紹,2020年,重慶入選全國第二批36個城市體檢樣本城市。兩年來,重慶堅持問題導向、民生導向,開辟“建機制、強保障、筑體系、擴影響、查病灶、抓應用”六步工作法。
今年,重慶組織開展城市更新專項體檢試點,探索建立“摸家底、納民意、找問題、促更新”的城市體檢成果運用模式,創新建立“邊檢邊改”工作機制,推動百姓關心關切問題限時銷號解決。
重慶城市更新工作持續改革創新,各區縣陸續成立城市更新領導機構,并依托項目建設,積極開展實踐探索。其中,渝中區探索更新項目消防審批模式改革,已成功解決山城巷、鵝嶺貳廠等城市更新項目消防審批難題。
目前,重慶31個市級試點示范項目已完成投資116億元,渝中區十八梯、南川區東街等8個項目陸續分期進入投用階段,今日北碚區金剛碑項目也正式開街試運營。
重慶正在抓緊組織調整和增補一批試點項目,市級試點示范項目有望突破100個。其中,渝中區戴家巷項目集傳統風貌、崖壁步道、江岸江線等于一體,煙火氣與文化味相得益彰;沙坪壩區金碧正街項目,堅持工業遺產保護和利用,促進產業優化升級,大型實景演出劇目《重慶·1949》正式公演。
“重慶將因地制宜探索城市更新的工作機制、實施模式、支持政策、技術方法和管理制度,盡快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逐步推廣,力爭打造一批在全國范圍具有影響力的樣板項目!睏钪魏檎f,接下來,市住房城鄉建委將加大對其他區縣指導力度,積極申報國家第二批試點城市和試點項目,爭取將重慶經驗融入全國性政策技術體系。
以城市更新激發城市發展動力和再生活力
九龍坡區作為老工業基地和人口集聚地,城市陳舊度高、產城融合面廣,造就了廠區與城區、商業區與居住區、新建城區與老城區交織的城市形態,成為重慶工業老城的經典縮影和典型代表。
在九龍坡區東部區域88平方公里中,典型老舊小區、老舊商區、老舊廠區、老舊街區“四老”區域面積占近三分之一。如何推進城市更新工作?九龍坡區委副書記、區人民政府區長李順介紹,立足老舊小區、老舊商區、老舊廠區、老舊街區“四老”更新,突出抓好精準選題、精準聚力、精準示范“三個精準”,以城市更新激發城市發展內生動力和再生活力。
九龍坡區目前已啟動和實施了四類示范項目:啟動城中老廠生活區產城化更新,民主村片區引領打造“商圈新紐帶,居民新家園,創業新天地”;啟動老校區產教化更新,美術半島藝術家群落注重融入“藝術融入生活”理念;啟動老商業區升級化更新,建筑設計產業園以共建山城設計中心驅動產城融合;開啟老小區多元化更新,在紅育坡老舊小區探索全國首個采用PPP模式實施的城市更新項目,目前更新項目已建成并初見成效。
據九龍坡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新聞發言人劉世莉介紹,接下來還將從城市社會功能、生態功能、產城融合等方面進行完善。比如以“兩江四岸”治理提升為抓手,創新實施2.2公里“兩江四岸”九龍灘消落帶生態修復約150畝;在九龍坡區東部城區優選塑造特色街區21個,重點打造九龍意庫、五洲書店,保護修復抗戰兵工遺址館和銅罐驛大英雄灣村等文化遺存,精耕細作九龍坡城市文旅品牌。
探索產城景、文商旅城融合發展特色路徑
“渝中區成功入選全國首批城市更新試點城市,迎來了新一輪重大發展機遇!庇逯袇^委常委、區人民政府副區長黃孝明在發布會上說到。
近年來,通過分類推進整體更新、綜合整治、風貌保護,渝中區對部分價值不高、質量較差的非歷史地段、建筑進行改建、抽疏,重點推進挑花刺繡廠、八縣辦等整體更新項目。
以微更新、微整治為主,有序推進800多萬平方米老舊小區改造,加快解放碑—朝天門商圈提檔升級,激發印制一廠等工業遺產活力,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優化升級兩江四岸、山城步道等公共空間。
以保護修繕利用為主,精品打造湖廣會館等3個歷史文化街區、十八梯等9個傳統風貌區、枇杷山等7個山城老街區,精心實施149處文物、42處歷史建筑保護修繕。
此外通過城市更新,渝中區還積極探索產城景、文商旅城融合發展特色路徑。一方面,加速集聚新金融、新商貿等要素,重點打造解放碑—朝天門世界知名商圈,著力建設總部經濟引領地、國際消費目的地、巴蜀文化體驗地、國際交往承載地;一方面,立足渝中獨特的人文本底、山水本色,通過城市更新植入文化創意、休閑體驗等新功能、新業態,依托街區、江岸、崖壁、步道、人防洞穴等精品打造50余個特色消費場景,做靚貳廠文創公園等6大夜間消費地標,推動城市形態與城市風貌、業態品質協同提升。
(責任編輯:楊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