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人均住房面積由2015年底的34.7平方米增加到2020年的42平方米左右、棚戶區改造住房135.81萬套……近日,《安徽省城市體檢報告》正式出爐。
據了解,安徽省政府于今年4月在滁州市召開全省城市體檢工作啟動部署會,對城市體檢工作作了系統部署。安徽省住建廳已印發城市體檢實施方案,制定《安徽省城市體檢技術導則》,率先在全國開展全省范圍內的城市體檢工作。在16個省轄市體檢報告的基礎上,匯編形成了“安徽省城市體檢報告”,形成了“1+16”的“城市體檢報告”體系。
據《安徽省城市體檢報告》顯示,我省居住條件明顯改善,市政公用設施水平明顯提高,歷史文化保護工作穩步推進。
其中,城鎮人均住房面積由2015年底的34.7平方米增加到2020年的42平方米左右。城鎮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基本實現依申請應保盡保,棚戶區改造住房135.81萬套,總量位居全國第四。
在市政公用設施方面,截至2020年底,已建成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96座、總規模達723.5萬噸/日,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7.2%;已建成運行95座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全省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城市園林綠化建設不斷加強;海綿城市建設持續推進,城市藍綠空間比例不斷擴大,16個設區市城市建成區藍綠空間占比均值達43.73%,綠地率達38.49%;城市供水燃氣保障能力及內澇治理能力持續增強。
在歷史文化保護工作方面,體檢報告指出,全省共有15座歷史文化名城,21個歷史文化名鎮,45個歷史文化名村,35片歷史文化街區,5820處歷史建筑,數量居全國中上等水平。
與此同時,體檢報告也反映了我省在城市宜居性、公共服務設施供給、基礎設施系統配套以及城市風貌特色方面存在不足。如老舊小區電梯加裝進展緩慢,學前教育和醫療服務設施供給不足,出行難、停車難問題,公共充電樁、智慧管網等不能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全省“千城一面、萬樓一貌”現象仍然較普遍等。
針對在城市體檢中發現的城市病問題,下一步,我省將城市體檢成果納入城鄉相關規劃計劃、制定任務清單,作為實施城市更新的依據。通過建立城市體檢與城市更新聯動機制,在城市更新中對癥施治補短板、強功能、提品質。(記者 檀美玲)
(責任編輯:楊淼)